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皇冠app官方版安卓下载 > 新闻动态 > 上世纪 50 年代,贺龙的重要举动开启体育事业,惠及北京奥运
上世纪 50 年代,贺龙的重要举动开启体育事业,惠及北京奥运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0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88

贺龙,这位从拿着菜刀闹革命的草莽英雄,到指挥千军万马的开国元帅,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

而鲜为人知的是,他与体育的不解之缘,也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甚至可以说是为几十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埋下了伏笔。

故事要从上世纪30年代的烽火岁月说起。

当时,贺龙担任红二方面军司令员,深知强健的体魄对革命的重要性。

他常在军中振臂高呼:“练好身子,战胜敌人!”这句朴实无华的口号,恰恰体现了他对体育最直观的理解。

毕竟,当初他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一身好武艺,才得以在乱世中立足,并最终带领部队走向胜利。

抗日战争时期,贺龙担任八路军120师师长。

在紧张的战斗间隙,他依然不忘倡导体育运动,组建了一支名为“战斗”的体育工作队,涵盖篮球、排球等项目。

从这个响亮的名字就不难看出,在贺龙心中,体育和战斗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。

他甚至会“挖”其他球队的墙角,来壮大自己的队伍。

当时,冀中抗日根据地有一支实力强劲的篮球队,队员中不仅有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刘卓甫,还有被称为“神投手”的张之槐。

贺龙听说后,心痒难耐,一心想把这两位悍将招至麾下。

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尤其是刘卓甫,当时还担任着河北深县县长,公务繁忙,怎么可能说走就走呢?

贺龙可不是轻易放弃的人。

他多次派人与刘卓甫沟通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最终成功说服了他。

就这样,两位篮球高手加入了120师的“战斗”篮球队。

有了他们的加持,球队实力大增,在陕甘宁晋绥边区可谓所向披靡。

贺龙“把县长调来打篮球”的故事也传为佳话,人们都见识了这位元帅对体育的热情。

试想,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贺龙都能如此重视体育;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,他或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体育经理人。
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贺龙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务。

在邓小平的支持下,他将自己对体育的热情带到了西南大地。

新中国第一支专业体工队——西南区篮球队和排球队在这里诞生,重庆大田湾体育场也在他的主持下拔地而起,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甲级体育场。

此外,他还将120师的“战斗”体工队进行扩建,使其成为一支拥有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田径等多个项目的综合性队伍,实力在当时的全军中首屈一指。

有一次,贺龙发现一名飞行员极具运动天赋,便力排众议,将他调入体工队,让他改行当运动员。

面对质疑,贺龙解释道:“现在想找飞行员很容易,但想找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可就难了。

”这番话,体现了他对体育人才的重视。

旧中国积贫积弱,体育事业更是落后不堪。

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,中国代表团铩羽而归,“东亚病夫”的帽子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自尊心。

贺龙深知,要发展体育事业,首先要提高运动员的社会地位。

他创造性地将教练员和运动员纳入干部编制,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,甚至比军区首长的伙食标准还要高。

1952年,在贺龙的组织下,西南区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隆重开幕。

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大型体育盛会,当时的西南地区,成为了全国体育事业的标杆。

1952年,新中国决定成立国家体委。

毛泽东、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一致认为,贺龙是体委主任的最佳人选。

邓小平受中央委托,与贺龙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。

贺龙得知中央的决定后,毫不犹豫地表示:“毛主席让我干,中央让我干,我就干!

”就这样,贺龙正式出任国家体委主任,开启了他体育生涯的新篇章。

体委成立之初,百废待兴,人才匮乏。

贺龙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,四处招揽人才。

他不仅调来了自己在西南工作时的老部下,还从其他部门“挖”来不少人才,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。

为了表达感谢,贺龙特意请胡耀邦吃哈密瓜,这件小事也体现了他平易近人的一面。

在贺龙的努力下,体委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。

他不仅解决了办公场所的问题,还创建了北京体育学院,创办了《体育报》,成立了体育科研所,为中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同时,他还主持修建了工人体育场、北京体育馆等现代化体育场馆,为群众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。

贺龙对体育工作的理解非常超前。

他认为体育是全民事业,是为了增强人民体质,是为了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。

他还鼓励中国运动员要敢于争先,要破世界纪录,要有“叫人家来破我们的记录”的雄心壮志。

这些话在当时看来或许有些遥不可及,但在几十年后,中国体育健儿一次次打破世界纪录,站上世界之巅,贺龙当年的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。

贺龙不仅关心运动员,也关心教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。

他慧眼识珠,将香港乒乓球名将傅其芳招至麾下,并给予他优厚的待遇。

在傅其芳的指导下,中国乒乓球队迅速崛起,在世界乒坛崭露头角。

此外,贺龙还十分重视学习外国先进经验。

他认真研究日本女排的训练方法,并鼓励中国女排学习借鉴。

他还积极推动聘请外国教练,例如射击队就从欧洲请来了专业教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翻译家何振梁,也是当年贺龙亲自点将加入体委的。

1952年,何振梁原本有机会进入外交部工作,但贺龙认为体育事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,便力排众议,将他调入体委。

在贺龙的领导下,新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。

1961年,新中国第一次举办世界级体育赛事——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。

中国队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,为祖国争得了荣誉。

闭幕式那天正好是贺龙的生日,运动员们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,共同庆祝这难忘的时刻。

贺龙的一生,是革命的一生,也是为体育事业奋斗的一生。

他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体育史册上。

他当年播下的体育种子,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,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带来健康和快乐。

他当年点燃的体育希望之火,如今已熊熊燃烧,照亮中国体育的未来。